膜集成技术在中药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2022-03-09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辉煌文化宝库的瑰宝。


它具有独特的功效,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以水煎服为主的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药制造商仍以油炸烹饪为基本提取工艺。中药水提取成分极其复杂,功效成分含量一般较低,分子量一般小于1000,常含淀粉、蛋白质、粘液、色素、树胶、果胶等非功效成分,是中药制剂服用量大、吸湿性强、制备速效剂型困难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中国上市的中药产品约有7000种,许多产品仍表现出大、黑、粗的特点。特别是,80-95%以上的固体制剂产品是无效杂质和辅料,约占产品质量的3-20%。


传统的精制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法处理、一般的机械过滤(如板框、吸附和高速离心等)、水提醇沉或醇提水沉、溶剂萃取等。其往往会出现返混,甚至析出沉淀的现象;产品中有效成分低,使得制剂服用量大;也存在能耗高、溶剂消耗量大、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求。


为了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可应用高新的技术提高中药制品的质量,获得中药“去粗存精”的效果。膜技术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特点,被国际上公认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一项重大高新技术,在食品、医药、化工、水处理以及环保等领域已经有较好的应用,也被认为是我国中药制药工业急需推广的高新技术之一。近年来,我国中药行业也有一批企业因率先采用了膜分离技术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另外,中药的吸收方式是通过生物膜转运过程来实现的,吸收的速率均与药物有效成分的粒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与膜分离技术分离原理即孔径筛分作用不谋而合。因此,建立以膜分离为核心的新型中药精制技术,对传统“水醇法”形成突破;以一体化膜集成技术改造传统中药行业“固液分离、纯化、浓缩”生产工艺,实现中药生产的高效、环保、稳定与智能控制。


一、膜分离技术简介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膜分离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无需外加其他物质、无污染、室温操作等特点,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方法往往存在的分离效率低、有机溶剂易破坏药效成分以及高温易引起热敏性药效成分失效等问题。


根据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有机膜无机膜。针对中药体系,有机膜分离技术用于纯化和浓缩中药提取液,由于有机材料本身不耐酸碱、不耐污染性等因素的局限性,逐渐形成与无机陶瓷膜集成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植物药深加工方面,已经替代了部分中药的生产工艺。


二、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

1、膜集成技术在中药制剂制备中的应用

    通过微滤、超滤、纳滤或反渗透等多种膜组合方式,形成中药制剂膜集成技术,应用最广范的有中药浸膏、口服液、注射液等等,膜集成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可提高产品收率5-10 %和纯度20-50 %,甚至更高;生产周期约缩短一半,占地面积更小,降低能耗30-80 %。


2、中药药酒的制备

膜分离技术用于中药药酒的制备,对提高药酒稳定性和澄清度有良好效果。某公司突破传统中药精制分离方法,建成了国内外首条以膜集成技术为核心的中药提取-精制-浓缩生产线,改造中药传统“固液分离、纯化、浓缩”手段,实现了中药产业升级。以陶瓷超滤膜处理中药,其有效成分转移率比传统醇沉工艺提高20 %;以有机膜进一步提纯,其转移率80-97 %;纳滤膜脱除80-90 %的溶媒;生产周期由12天缩短为2天,能耗降低10 %,资源利用率提高15 %,劳动生产率提高30 %。


3、纯水制备

自1975年起,美国药典(USP)已连续在7个版本中规定反渗透法为制取注射用水的法定方法,中国药典(2005版)开始将反渗透法作为制备纯化水的方法。通过粗滤、超滤、电渗析、反渗透等,可以有效、稳定、低能耗的去除自来水中的微粒、热原、无机盐等杂质和有害物质。


4、中药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化利用

中药生产中,原料的洗涤液以及提取后的药渣洗涤液或提取液,含有目标产物或者其他有效成分,由于其浓度低、回收困难等原因,一般作为废水直接排放。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较为经济的提纯手段,可很好回收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


三、结语

GWY日前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继承创新研究作为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方面。明确指出,中医药是我国为数不多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制定了重点任务: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实施中药绿色制造工程。正因为膜技术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特点,被国际公认为“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相信膜技术必然在中药制药工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